後壁區
-
後壁車站
<p>建於日治時期1902年的後壁車站是後壁很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許多造訪後壁的旅人總是從後壁火車站下車,再租借自行車緩緩的前往菁寮探訪田野與老街,車站前廣場以紀錄片無米樂中四位主角與一頭牛雕塑銅像以代表後壁的精神,分別是崑濱伯夫婦、煌明伯及文林伯,更是許多人合影留念的必拍之處。現今後壁車站的外觀也是經過些微改建後的模樣,因1941年嘉南大地震時使車站傾斜,修復時因結構問題主建築有了些微的改建,而成為現有的樣式,外觀為魚鱗板,基座則是洗石子,是目前台灣保存良好的的日式木造火車站之一,搭乘火車來到這兒下車時,就能體會到農村的悠閒與時光倒流的感受。</p>
-
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
<p>成立於西元2004年,為目前全球最大的蘭花溫室產業聚落。每年3月舉辦的台灣國際蘭展更吸引世界各國的相關產業人士前來觀賞、洽談合作,也吸引許多遊客爭相進入園區觀看或購買台灣培育的高品質蘭花,每年不同的蘭展主題結合文創產業及精緻農業共同在此展出,擠身國際三大蘭展之一,可說是台南人,甚至是台灣人共有的驕傲。</p>
-
優雅農夫藝文廣場
<p>土溝的美術館主張整個農村就是一座美術館,將原本的老舊農村改設成藝術色彩濃厚的殿堂,處處都能見到美麗獨特的創作品。藝術家聯合改造老屋,成立《優雅農夫藝文農場》,讓土溝村落再添藝術新亮點,成為全國第一個以社區為展覽場域的藝術平台,農場內除藝術造景外,具在地特色的餐點也值得品嚐。</p>
-
後壁土溝農村美術館
<p>進到土溝一望無際的綠色水稻田是第一印象,當經過小小的綠色隧道,看見路邊的水牛石雕就表示土溝到了,路上人車不多,是個非常舒服的小農村,2001年一群南藝大的學生進駐土溝跟著教授開始了社區營造的工作,後來愛上這片土地,就在土溝定居、成家、立業,10幾年過去,他們自己也成了社區的一部分,「土溝農村美術館」的概念說來簡單但卻寓意深遠「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常有許多遊客進到土溝苦尋美術館的位置,後來在當地人的解釋下才了解,原來整個農村就是美術館,一片農田也是藝術,一種農產也是藝術,在地的農夫們就是藝術家,在地的居民們共同為這片土地努力,也是藝術家。在多年的營造妝點之下,走在土溝處處可見色彩繽紛的裝置藝術,新潮卻又與農村不違和,多年來辦過幾次藝術展,簡直是村子裡的大喜事,幾乎全村動員讓土溝人潮滿滿且處處充滿藝術氣息,也因為土溝的蓬勃發展讓不少在地年輕人返鄉創業,近年更增設優雅農夫藝文農場,成為常設的藝文場域,也吸引許多國內外的遊客前來一探位於台南農村的超大型美術館。</p>
-
卡多利亞良食故事館
<p>位於台南市後壁區,是一間專門製作美味便當/團膳觀光工廠,成立目的在於推廣食品安全教育,提供寓教於樂的觀光休憩空間。民眾來到故事館除了可以參觀工廠的生產製程外,更有許多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與展示,藉由互動式的過程,輕鬆體驗相關的活動。</p> <p>地址:臺南市後壁區後壁里42-26號</p> <p>電話:06-6873480</p>
-
菁寮天主堂
<p>從台1線轉進菁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造型特殊,由普立茲獎得主-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在1966年設計的菁寮天主堂,在菁寮一片綠色的田野間,天主堂銀色的外觀特別耀眼,形成一種有趣的地景對比。菁寮天主堂有位來自法國南方的韋神父,在此已傳教多年,入鄉隨俗的只會說台語,可以說是全世界台語最溜的法國人了,逢年過節還會在天主堂寫春聯送給來訪的人,是到菁寮天主堂一定要拜訪的人物。目前天主堂入內參觀採預約制,且進入內部不可拍照,也請尊重宗教信仰的規範,請勿在教堂內部喧嘩嬉鬧。</p>
-
卡多利亞良食故事館
<p>以食為主題的觀光工廠,故事館的內部裝潢與設計都是由土溝的優雅農夫團隊一手包辦,相當具有在地的風格,也相當貼切此區的特色,位於進入菁寮及土溝的交通要道台1線上,繽紛的外觀常吸引路經的旅人目光。因為卡多利亞是做團餐的工場,為了衛生關係,製作區只能遠觀,大多數食材也都就近與在地農民契作使用,參觀時可以體驗員工進入廠房前強力噴氣消毒柱。二樓形象牆採用玻璃瓶裝著很多種食物的種子,象徵著糧食與良食之間的關係,DIY體驗也讓遊客能更理解食材的運用及對食物的珍惜,每到用餐時間,館內的自助式餐廳總是人潮滿滿,菜色豐富的BUFFET讓人食指大動,不但體驗到糧食從產地到變成餐點的過程,也品嘗到在地的豐盛美味</p>
-
台糖烏樹林園區
<p>烏樹林糖廠位於台南市後壁區烏樹林,建於1910年,目前已不製糖,但其仍保有原有的糖鐵系統,更有台糖五分車動態展示。隨著製糖工業的沒落,運送甘蔗的小火車也跟著響起熄燈號停駛,原本擔任白河、東山兩地往來於新營間樞紐位置的烏樹林車站,自1979年烏樹林輸運旅客的營業線停駛後,車站也跟著關起大門。2002年底烏樹林車站在多方人士協助下,以嶄新的鐵道文化面貌在眾人面前亮相。在這裡搭乘火車會看見一位穿著整齊制服的揮著旗幟指揮火車進出精神奕奕的老先生他是此處最資深的站長、也是國寶級的站長-林海西先生,有如烏樹林車站的代言人與大明星一般,只要他出現一定會有許多人搶著與他合照。來此除體驗搭乘五分車外,園區內還有蘭花主題館、休閒博物館、生態教育可供參觀,美食攤位也不會少,另外還能烘窯、玩手拉胚,相當適合親子同遊。</p>
-
墨林農村文物展示館
<p>原為日治時期菁寮唯一的醫師-梁耀明的故居,2000年時成為墨林文物館,在近年則有藍染熊手作坊進駐,成為結合文物與菁寮傳統手作藍染文化的DIY工坊,裡面仍保留了許多梁耀明醫師當時看診的傢俱器物,還有許多農村傳統的用品,喜歡古物的人來到這裡一定會很喜歡。自從工作坊進駐後,現在每日幾乎都有團體或散客前來體驗傳統的藍染DIY,菁寮以前就是藍染原料植物小菁(木藍)的種植產地,產量品質好到在早期還曾運輸到安平出口到海外,因此也成為藍染的重鎮,在老師的教學下,大家把白布綁好喜歡的樣式後放進大染缸中染色,取出後夾在充滿台南豔陽的傳統院子裡等候晾乾,把布打開的瞬間才能知道藍染之後的花樣如何,這過程像是開獎一樣的充滿期待,開布後傳來陣陣的驚呼是體驗藍染的最大樂趣;館內目前也有許多藍染作品如T恤、圍巾等展示販售,如不滿意自己的作品,就買一個回去,支持一下在地的工藝作品吧。</p>
-
菁寮老街
<p>菁寮老街上,一直維持著舊日的景觀沒甚麼改變,從台1線轉進菁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造型特殊,由普立茲獎得主-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在1966年設計的菁寮天主堂,再來會見到菁寮國小,接著才會來到以前稱為嫁妝街的菁寮老街。老街上近 80年歷史的和興冰菓部,曾是過往菁寮人相親約會的地方,店內的香蕉冰、紅豆牛奶冰等還是具有古早味口感,品嚐過絕對讚不絕口。菁寮因無米樂紀錄片而聲名大噪,幾位老農長者在片中自然表現出的豁達樂天功不可沒,可以見到老農對天的感恩與敬意,吃多吃少都是天注定,即使收成不好無米也應該要樂觀繼續辛勤的度過,所以來菁寮感受的是人,除了幾位長者的智慧,還有菁寮國小學生雙腳實際踩在稻田裡,從插秧開始一直到收成,過程採用自然農法用心的照顧學校後面的一片稻田,這是最實際最棒的學習,唯有親身體驗才能深刻了解家鄉最重要的事物,來菁寮要看的不只是老街與名產,在地的人物才是菁寮最重要的核心。</p>